2025年6月7日,安徽省宣城市某公司在检维修过程中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,造成1人死亡、2人受伤,直接经济损失205万元。经调查认定,该事故是一起因现场作业人员擅自违规开展受限空间作业,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身亡,应急救援人员在佩戴防毒面具情况下,盲目施救致使事故扩大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。
事故位置
事故原因
从先后进入事故管道内的3人迅速失去意识的情况来判断,较大可能为低氧环境造成的“缺氧窒息"。致害气体中氧含量很低,应为制酸装置尾气,尾气中还有较高浓度的硫化氢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,加速了人员伤亡的过程。
事故追责
该公司8名责任人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》,建议由当地应急管理局予以行政处罚。
有限空间狭小、通风不畅
不利于气体扩散
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如何保障
↓↓↓
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
1. 密闭设备内部易积聚易燃易爆气体(如汽油储罐挥发油气),遇明火爆炸;有毒气体(如管道残留硫化氢)致人中毒;且空气流通差,氧气被消耗后易缺氧,引发人员窒息。
2. 地下有限空间作业时,污水等发酵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;施工残留或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,遇火源爆炸;地下空间自然通风差,氧气易被消耗,形成缺氧环境,威胁人民生命安全。
3. 地上有限空间作业时,粮仓谷物呼吸耗氧,易缺氧;发酵池产生二氧化碳、酒精蒸汽等,可导致中毒、窒息;垃圾站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,同样存在中毒、爆炸风险。
如何避免这些危险?
作业前:严格执行审批制度,未经许可不得作业;开展全面风险辨识,检测氧气、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,达标后方可进入,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确认污水井内硫化氢浓度低于安全值;设置通风设备提前置换空气,如使用轴流风机向密闭储罐内鼓风;为作业人员配备正压式呼吸器、安全带、安全绳等防护装备,并确保设备完好。
作业中:持续监测空间内气体浓度,每30分钟至少检测一次,若数值异常立即撤离,如发现甲烷浓度上升,马上停止作业;安排专人在外部全程监护,监护人员不得擅自离岗,且与作业人员保持有效联络;严禁在无防护情况下盲目施救,一旦发生险情,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利用三脚架、救援绳索等专业设备实施救援。
作业后:清理作业现场,清点人员及设备,确保无遗漏;对防护装备、检测仪器等进行维护保养,为下次作业做好准备;及时总结作业过程,分析潜在风险,持续改进安全措施。
来源:宣城市应急管理局及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